诗眼是什么? 食言是什么意思
诗眼的定义与核心影响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增强表现力的关键词句,通常体现为精炼传神的单字、词语或句子,是诗歌的“点睛之笔”。这一概念最早见于北宋苏轼的诗词评论,后成为古典诗词鉴赏的核心术语。
一、诗眼的两种表现形式
-
句中眼
- 指一句诗中传神的字词,通过一字之改显著提升意境。例如:
-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以色彩感强化江南春景的生机。
- 杜甫“晓莺工迸泪”中的“工”字,赋予天然景物拟人化情感。
- 指一句诗中传神的字词,通过一字之改显著提升意境。例如:
-
诗中眼
- 指统摄全篇主旨或情感的核心句子。例如:
- 李清照《如梦令》的“应是绿肥红瘦”,以“绿”“红”对比深化惜春之情,成为全词情感高潮。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直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
- 指统摄全篇主旨或情感的核心句子。例如:
二、诗眼的核心影响
-
增强艺术表现力
- 通过精准用字激活意象,如秦观“山抹微云”的“抹”字,以动作勾勒山云轮廓。
-
统摄全篇主旨
- 柳宗元《江雪》的“独”字贯穿全诗,既描绘孤舟独钓的画面,又隐喻诗人贬谪后的孤傲心境。
-
翻新诗意与情感
- 如将“独恨太平无一事”的“恨”改为“幸”,一字之变使诗意从批判转为赞颂。
三、诗眼的语言特性与品析技巧
-
词性特征
- 多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少数虚词(如“犹”“自”)也能通过拟人化增强意境。
-
品析要点
- 知人论世:结合创作背景领会诗眼深意。例如,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的“望”字隐含被贬的孤独与对君国的眷恋。
- 修辞分析:关注拟人、通感等手法。如“碧溪弹夜弦”的“弹”字,以声写静,赋予溪水音乐性。
四、经典案例解析
- 苏轼《枯木歌》
诗中“诗眼亦自工识拔”首次提出“诗眼”概念,强调诗人通过观察提炼关键意象的能力。 - 范成大《次韵乐先生除夜》
“道眼已空诗眼在”以“诗眼”象征诗人超越世俗的审美境界。
诗眼是诗歌的灵魂,既可以是微观的字词雕琢,也可以是宏观的情感凝聚。其价格在于通过有限的语言触发无限联想,使诗歌兼具画面感与哲理性。如需分析具体诗眼的艺术效果,可进一步提供诗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