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重阳的习俗有哪些?
优质回答:
重阳节
九九又重阳,
登高望远方。
伊人在何处?
秋水菊花黄。
雁阵渐行远,
茱萸北窗凉。
遥祝一杯酒,
友人俱安康。
其他网友回答
“又是九月九,重阳节,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
转眼又近重阳了。
重阳节,九月九日。在易学中九为最大的阳数,而九九阳气更旺,况且九九谐音久久 ,重阳就有长久之意,所以,人们很重视重阳节。
重阳节起源于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中《季秋纪》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谷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收于神色,……
早在汉朝,重阳这天皇室就有祭祖、享宴、求寿、登高望远的习俗。到了三国进一步发展,又有了赏菊、饮酒、插茱萸的习俗。
这里有一个传说,说刘邦当了皇帝之后,非常喜欢杀戮,一日他与马皇后闲谈,说打算杀尽京城的百姓,说他们不听话。
马皇后一听,说这里面有臣妾的恩人,您可不能杀,否则人家会说我忘恩负义的。
刘邦一笑说,这个容易,你让他家门上做上记号。
好,我让这家在门上插上茱萸。
刘邦说,传令下去,凡事门上插茱萸的人家不能杀,其他的格杀勿论。
一夜之间,马皇后通知京城的人家全部插上了茱萸,因此大家都躲过了一劫,从此留下了重阳插茱萸的习俗。
一个故事之后,咱们继续聊重阳的话题。
到了唐朝,重阳成了国家认定的假日。皇室和百姓同庆,过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古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朝王维的诗。还有: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是孟浩然的诗。还有李清照的:
东篱把盏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当然了,还有很多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过重阳节的活动。
古人在重阳节可以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我们还可以吃饺子。来过重阳节。重阳节,重九,长长久久,寓意吉祥,人们在这一天祈福,求寿。后来,又增添了敬老的内容。
重阳将至,让我们一同赏菊,举杯祝愿,祝天下的老人幸福安康。
也许你还想知道关于重阳节的来历的知识介绍。
其他网友回答
话重阳 弘文化
导语:
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历史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各民族人民情感、知识、智慧、伦理、道德规范的凝聚。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五彩缤纷,每个都蕴含着对节日的崇拜和和谐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重阳节也是如是。
重阳节由来
鸿雁来宾,菊有黄华之时,重阳节便到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节,一般理解如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所说:“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周易》中“九”为阳之极,九月初九,月日皆逢九,两九相重便是“重阳”。
九月九日并非开始就被称为重阳节。古代中国推行的是阴阳合历的历法制度,较早的纪日方法是干支纪日,据学者研究,从汉武帝中后期到东汉初年,序数纪日的方法日益得到广泛运用,并被官方接受。这之后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这样的重数节日才正式形成。虽然从纪日的方式来看,重数节日在东汉才形成,但节日的习俗需要追溯到更早的先秦时期,而它被称为重阳节则要晚推至魏晋。因此,要讨论广义重阳节文化内涵的变迁,就需要对节日的起源、形成、名称的确立以及习俗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自然节律:九月九日节的起源
关于九月九日节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源于丰收祭祀,《礼记?月令》说季秋九月,命令家宰在农作物全都收完之后,把各种谷物的产量登记造册,把藉田的收获藏于神仓之中;天子要遍祭五帝,祭祀宗庙,有关官员要准备好牺牲祭品向天子报告。此时农事已毕,五谷丰收,牛羊养成,因此要庆祝丰收,举行祭祀。
二是源于大火星祭祀,大火星是人们据以确定季节的标志,它在九月隐退,人们因此失去了时间的坐标,所以要举行祭祀。
三是源于养老习俗,《礼记?月令》中说仲秋八月,要赡养老人,赏给他们几案和手杖,赐予他们稀粥饮食。春季男女相合,秋季养老祈寿正符合了人们顺时而动的行为习惯。
四是模拟后羿射日,这种观点将后羿射九日与九月九日勉强捏合,有失偏颇。
前三种都是追溯九月九日节与农耕周期的渊源关系,这些追溯从文献出发,又与后世的习俗相印证,具有合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先秦时期与九月相关的节日、祭祀活动,都带有显著的农耕文明特色。九月丰收已成,祭祀先祖、告备天子的活动,展现了丰收的喜悦,表达了对祖先神灵的告慰。周代立国以农耕为本,丰收是最大的愿望;周人有祖先信仰,以五谷、牺牲来祭祀,是信仰的自然表达。农耕活动的开展依赖对时序的把握,大火星是人们判断时间的根据,它的隐退对生活影响重大,因此人们要祭祀它。秋季的养老祈寿则是在人事上对时序的把握。无论九月九日节源于丰收祭祀,大火星祭祀,还是养老祈寿的活动,它所表现出的都是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对于秋季节序的把握,以及利用节序安排人事的智慧。
汉代,九月九日这天的习俗有了新的内容。葛洪《西京杂记》载汉高祖时戚夫人被害,侍女贾佩兰被逐出宫,嫁作民妻,她将宫中习俗传到民间,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令人长寿”。崔寔《四民月令》记载东汉中期士大夫的生活状况时说“(九月)九日,可采菊花,收枳实”。这一时期,九月九日虽未必为固定节日,但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习俗。茱萸、蓬、菊花都是秋熟的植物,并且有药用价值,可见古人根据时序和物性来安排人事活动的思维是一致的。
避祸需求:重阳节的得名
到了魏晋时期,九月九日作为重阳节逐渐定型。魏文帝曹丕《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要举行聚会,从“嘉其名”和“宜于长久”等语可知为欢庆的聚会。魏时去汉未远,这一习俗的形成不晚于东汉时期。
然而,这一时期,九月九日还有另一番情形。南朝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汝南的桓景随费长房游学多年,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厄,应该马上离开,让家人都佩戴绛红色香囊,里面装上茱萸系在胳膊上,还要登高饮菊花酒,灾祸方能消除。桓景听了费长房的话,九月九日这天全家登山,晚上回来,看见鸡犬牛羊全都暴毙而死。当时人在九月九日登高饮酒,妇人佩带茱萸囊,都是由此而来。这则故事赋予了插茱萸、登高、饮菊酒这些习俗驱邪避祸的功能。敦煌遗书《大唐新定吉凶书仪一部并序》有相似的记载,两处记载的情节略有不同,但表达的意思一致。由此可见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饮菊酒以避祸的习俗传播的范围之广,其功用与端午节插艾叶、饮雄黄酒一样。
九月九日驱邪避祸的习俗与西汉中后期的灾异学说有关,也与东汉时期形成的道教思想相关。灾异学说主要是指国运的兴盛与衰微,国运衰微在自然环境上的表现是旱灾或者水灾,一般人难以理解灾异学说的一大套说辞,但是有对灾异本身的本能恐惧,九月九日的驱邪避灾就变得十分必要了。上述故事中指导桓景避难的费长房为悬壶济世的神仙方士,道教宣扬教义的一种方式便是驱邪避祸。在道教看来,九月九日是飞升成仙的最佳日子,《楚辞?远游》中有“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之句,洪兴祖补注说“积阳为天,天有九重,故曰重阳”,重阳为天,九月九日被命名为重阳节,应该是受了道教的影响。至此,九月九日节由人们把握时序安排人事的自然活动变成了利用物性驱邪避祸的生命活动。那种淳朴的喜悦和敬意,逐渐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活跃的思想环境中变成了祈盼幸运的忧虑和谨慎。
民间传说:神话色彩
重阳节也有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动人传说。传说在东汉时期,汝河一带有个瘟魔,它一来,这一带的乡亲们就会有很多人病倒,每天都有不少人病死。在一场瘟疫中,青年恒景的父母都被瘟魔夺走了性命,连他自己也差点儿丧失了性命。等到病好之后,他告别了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求仙学艺,为民除害。恒景打听到有一个仙长法力无边,能对付瘟魔。恒景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找到了他,并拜师学艺,学会了降妖剑术,还获赠一把降妖宝剑。
有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汝河的瘟魔又要出来擒乱,你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临走时,仙长又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壶菊花酒。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恒景按仙长的嘱咐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忠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的时候,瘟魔来到了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战栗不安,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剌死。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饮菊花酒的风俗一年一年地流传了下来。
民间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游览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唐代,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文人情怀:菊与茱萸的新境
菊花和茱萸这些重阳节的意象,被用在诗文中,又产生了另外的意蕴。陶渊明《九日闲居》诗序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将九月九日与菊花的关系从药用与避祸中抽离出来,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将自己的处境与酒和菊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寥落伤感的情境。因为陶渊明的爱菊与隐逸之风,九月九日这一天又多了一重文人气息,这个时间节点的个人色彩也凸显出来。
到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节日的个人色彩更加浓重。与陶渊明爱“重九”之名不同,王维心中所想的是佳节与兄弟的欢聚,而欢聚不得的感伤让他想象中的茱萸也蒙上了一层落寞的色彩。当然咏菊、咏茱萸者远不止这二人,但他们所表现的是九月九日这个时间节点的文化内涵的变化,九月九日不仅是祭祀欢庆、驱邪避祸的日子,还是展现高士之风的日子,寄托思亲之情的日子。至此,九月九日便成了一个遵循自然节律、寄托民间祈愿、展现文人情怀的特殊节日。
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九月初二下诏说:“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九月九日作为节日正式被官方确定下来。也正是基于深厚的传统,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敬老节。唐宋以后,至于今日,重阳节登高、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这些习俗变幻出多种花样,但其中人们遵循自然节序、追求美好生活,敬老思亲、仰高慕洁的文化心理是一贯的。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重阳之日,菊黄蟹满,叶红山苍,或聚友集贤,登高望远;或扶老携幼,持螯对菊,才不辜负这胜日天光。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1.赏菊
菊花,又叫黄花,属菊科,品种繁多。我国是菊花的故乡,自古培种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所以人们爱它、赞它,故常举办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阳举行,因为菊与重阳关系太深了;因此,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习俗的组成部分。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九月重阳,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
2.登高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当然人们登高也不单是攀登而已,还要观赏山上的红叶野花,并饮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与野宴结合起来,更有吸引力。如隋时孙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阳日,必以看酒登高远眺,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归。”记隋代风俗,已与后世近似。在南宋的《梦粱录》卷五载:“日月梭飞,转盼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南宋韩元吉《水调歌头?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负菊花开。试寻高处,携手摄展上崔嵬。放目苍崖万仞,云护晓霜成阵,知我与君来。古寺倚修竹,飞槛绝尖埃。”描写了重阳赏菊及登高观景的韵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因为出产于吴地(今江浙一带)的茱萸质量最好,因而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几乎可以长到一丈多高,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茱萸叶还可治霍乱,根可以杀虫。《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
4.放纸鹞
放纸鹞是惠州过重阳节的主要习俗。换句话说,惠州民间过重阳节是以放纸鹞为主要特征的。此习,除惠州流传的民谣中有叙述以外,光绪《惠州府志》亦有记述。纸鹞亦现在的风筝。风筝是五代以后的称谓,五代之前,北方习惯称“纸鸢”,南方则多叫“鹞子”,惠州的“纸鹞”称谓很明显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称,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6.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国内各地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重阳节全国各地习俗最全盘点
国内各地重阳节习俗
【江西省】婺源县九月九日,篁岭举办晒秋节。婺源篁岭古村还保留较好的“晒秋”生产生活现象,秋季有大量新鲜蔬菜瓜果需要晒干贮藏,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
【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山东省】昌邑北部人家于重阳节吃辣萝卜汤,有谚语道:“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间称重阳节为财神生日,家家烙焦饼祭财神。邹平则在重阳祭祀范仲淹,旧时,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
【陕西省】西乡县重阳节,亲友以菊花、菊糕相馈赠。士子以诗酒相赏。据说妇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安徽省】铜陵县以九日重阳为龙烛会,以迎山神。削竹马为戏,据说可以驱逐瘟疫。
【湖北省】武昌县于重阳日酿酒,据说此所酿之酒最为清洌,且久藏不坏。应城县重阳节是还愿的日期,甚家皆于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福建省】长汀县农家采田中毛豆相馈赠,称为毛豆节。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广西省】怀集县以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倾城而出,赛神酬愿,皆用大炮。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四川省】旧时南溪县读书人于此日在龙腾山岑山楼聚会,纪念诗人岑参,称为“岑公会”。民间旧俗,重阳前后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山西省】山西晋南地区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传统习惯。饱览大好河山,观仰名胜古迹,成为节日的盛举。至今还在民间传诵着“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东风留不住,冉冉起峰头”,“九月欣新霁,三农庆有秋”等名言。
【河南省】2010年中国民协授予南阳市西峡县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 ,并在西峡建立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重阳文化研究中心”,每年农历九月九日这里都会举办“中国?西峡重阳文化节”。
重阳节,我们都不陌生。尤其是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由于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得极快,人们的价值、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一些隔膜,对于传统节日也没有了以往的热情和仪式感。如果说人们对节日还有企盼,那就是学生可以放假,上班族也可以不用加班了。
重阳节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三大文化精髓:
一是“孝”文化。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目前,我国的老人总数已超过一亿,已经接近老龄化社会指数。“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的知识、经验是我们社会的宝贵财富。
二是“寿”文化。青春长驻,人生不老,是世界各国人们世世代代的共同追求,重阳佳节之时,正是枫叶流丹、五谷飘香、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亲朋好友一起扶老携幼爬山登高,是人们的一次集体健身、崇尚长寿的传统活动。
三是“雅”文化。菊花和梅、兰、竹是中国古典文化的“四君子”,古代的文人骚客常在落叶萧萧时节怀乡赋诗或踏野访花。重阳节赏菊,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墨客留下的古文化遗风。
其实仔细回想一下重阳节的传统习俗,敬老、登高、吟诗作赋……这些活动,无一不是围绕着重阳节的文化精髓而展开的。所以秉承着重阳文化的脉络,看看我们的重阳节到底该怎样过,才算正宗。
关于“孝”
重阳节的三大文化精髓,你GET到了没?
老人们所需要的“孝”,其实很简单,就是家人的陪伴。所以重阳节能够回家的朋友,尽量回家多陪陪家里的老人;实在无法回去的,也记得电话问候一声。
关于“寿”
长寿离不开养生,所以重阳节的“寿”文化,其实就是养生文化。关于重阳养生,我们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看。
衣:重阳节前后,一天中温差变化很大,常有冷空气侵袭,而使气温骤降。朋友们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不冷为准。
食:饮食清淡,预防秋燥,少吃过于油腻、甘甜、辛辣之品,多吃粗粮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可以多吃些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银耳、百合、香蕉、橄榄、葡萄、梨、核桃、芝麻、红枣等柔润之品。饮品方面,多饮开水、淡茶、豆浆、牛奶等。
除了上面的食物之外,重阳节传统四大养生美食,也很美味健康。
1.花糕:重阳节吃花糕,有“步步高升”、“寿高九九”之含义。药食两用的食材通常被加入到花糕当中,有很好的食疗养生效果。
2.螃蟹: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营养很丰富,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
3.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如今菊花酒酿做时,常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适当地黄、当归、枸杞等中药,十分健康滋补。
4.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所以重阳有吃羊肉面的习俗。羊肉性温,益气补虚、温中暖下,治虚劳羸瘦,腰膝酸软,五劳七伤,是秋冬季节的滋补良品,十分适合重阳节令吃。
住:早睡早起,适当午睡。重阳节之后,早睡早起可减少或缩短血栓形成的机会,对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适当的午睡,可以预防心肌梗塞。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重阳节后,应当减少洗澡次数,少用碱性沐浴露。多用热水泡脚,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对身体有益,水温保持在50度为宜。
行:秋日常使老年人产生凄凉、悲伤之感,不利于身心健康。这个时候,老年人若身体条件允许,去登山远眺,定会心旷神怡,使一切忧郁、伤感之事顿时消散。
此外,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很适合老年人在秋季练习。
1、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2、目常运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纠正近视和弱视。
3、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4、漱玉津(玉津即津液)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2)口微微合上,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因此经常做这动作,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5、耳常鼓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2)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压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扑扑”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6、面常洗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2)暖手后双手轻轻用力同时向外抚摸。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7、头常摇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8、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和腰痛。
9、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10、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11、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12、常散步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3、脚常搓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2)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关于“雅”
赏菊饮酒
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如今我们也可以模仿古人,以霑先贤雅致。
互赠茱萸、菊花香囊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将茱萸或者菊花放入香袋佩戴在身上,或者互赠,祈福平安,消灾避难。香囊所承载的美好希冀,如今,也不失为一份可以在重阳节赠与他人的雅致的礼物。
重阳节诗词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赋灿若星河,时值重阳,和孩子一起诵读历代诗人吟咏重阳的诗词,让孩子充分经受传统文化与诗词的熏陶。
杜牧 ?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孟浩然 ?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陶渊明 ?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李清照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王维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寄语
九月九,重阳节,送你九个结。
健康结、快乐结、幸福结、
平安结、好运结、吉祥结、
如意结、顺心结、美好结。
愿你生活和美节节高,开心一生结结绕!
九月九,重阳节,
日月并阳,两九相重,
祝福我的朋友,身体健康久久,
幸福快乐久久,生活和美久久,
好运平安久久,吉祥如意久久。
九月九,时重阳,遍插茱萸思念长;
赏菊花,登高望,直抒胸臆喜洋洋;
斜阳里,雁几行,佳音频传福无疆;
寄问候,诉衷肠,愿你如意又安康。
祝天下老人,重阳节快乐!
其他网友回答
何谓重阳?
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连,因此称之重阳。
重阳节的习俗有哪些?
重阳节的习俗全国各地各有不同,但各地比较相同的习俗,就是重阳这天,人们都会登高饮酒,插茱萸赏秋菊的习惯。
为什么重阳节要登高饮酒、插茱萸呢?
这主要源自古代的传说。相传东汉时期的汝河一带瘟疫横行,当地人口及乎灭绝。有一个叫恒景的青年,曾经感染过瘟疫,但最后他庆幸地活了下来。他深知瘟疫的可怕,于是便发誓要求仙学医,救病治人。
经打听,恒景找到了一座高上,找到了隐居深山的仙长。仙长在听了恒景的遭遇后,便收他为徒,教他降妖之道,救人之法。恒景学成别师之日,将要下山之时,仙长对恒景说:“那瘟神奇恶无比,为师送你方斩妖剑。回去之后,待到世间双阳之时,你就乡人到深山躲藏,我已经为准备了辟邪的茱萸叶,你将茱萸发到乡人手里,定可保乡人平安。我再送你一瓶黄菊酒壮胆,你就放心去斩魔除瘟吧。”
恒景回到家乡,等到九月初九这天,便按仙长交代,将乡人带到了附近的高山上。把师傅赠送的茱萸发到每一个乡人手里,并对他们说无论发生什么千万不能丢掉手中的茱萸。
他又将菊花洒分给乡人喝,最后才到汝河引瘟神出洞。
器张无比的瘟神刚一浮出水面,就闻到一股茱萸香味迎面扑来,即可就被薰得晕头晕脑。恒景抓住机会挥剑猛刺,一剑击中瘟神要害。正准备还击的瘟神又被恒景身上的黄菊酒气镇住,无法回过神来。恒景趁机将瘟神斩杀。
为了庆贺瘟神被除,乡人便手拿茱萸欢呼雀跃,家家户户开怀畅饮。从此之后,每年的九月九人们都会登高饮酒以表庆贺。于是,民间就有了重阳插茱萸,登高饮酒的习俗。
其他网友回答
重阳节…美丽的秋叶,清渡玉霜的高洁。走过風霜雨雪的岁月,你没有畏惧没有停歇。留下的足迹,那是爱心的奉献。向往希望,毅志增添。严谨尊严厂感染,言行举止尽行规范。你心中有美好向往,朝阳是晚霞的重阳。你的爱心是美好春天,挥洒汗水汇聚幸福源泉。=0二0年十月重阳节99字韩学武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重阳的习俗有哪些?.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