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哪里?
五十步笑百步出自我国古代儒家著作《孟子》中《梁惠王上》篇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章,“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在跟魏国主君梁惠王谈话时讲的一个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劝告梁惠王不要兴战事,而应注重民生发展。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与意思?
故事及寓意:孟子对梁惠王(魏惠王)说,士兵在阵前逃跑,一人逃了五十步,另一人逃了一百步,前者就讥笑后者不勇敢。后用来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这则成语也讽刺了一种现象:某些人在对别人的痛疽溃疡讽怨呵责的时候,却对自己的毛病视若无睹,毫无觉悟,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为自己掩饰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表象,而藏在表象之后决定着事物本质的属性,往往容易被忽视。
延伸阅读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战国时,梁惠王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
常常挑起争端,把百姓赶上战场。有一天,他问孟子:“对于国家的事情,我是非常尽心的!如果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同时又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要是河东年成不好,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救济。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减少,而我们梁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大王喜欢打仗,我就用打 仗来打个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不免丢盔弃甲,狼狈逃命。逃命的人,自然有的逃得快,有的逃得慢。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您说可以吗?”
梁惠王说:“当然不行。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那怎么能够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呢?”
点评:逃五十步和一百步,虽然在距离上有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重要的是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