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官传序》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重要作品,其风格高古,想法深邃,常被后人引用。这篇文章小编将详细介绍《伶官传序》的原文及其翻译,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这篇经典之作。
伶官传序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因此得天下,与其因此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天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伶官传序翻译
唉!民族兴盛与衰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探讨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缘故,就可以明白了。世人说晋王临死时,赐与庄宗三支箭,告诉他说:“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由我所扶立,契丹与我合约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未能报仇的遗憾。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要记住你父亲的梦想。”庄宗接着把箭藏起来。
后来出征时,他派随从祭告祖庙,请求那三支箭,装在锦囊里,背着它在前面开路,直至凯旋再将箭交回。到了决定性时刻,他捆绑着燕王父子,把梁国皇帝及大臣的首级装入箱中,进入太庙,归还箭给先王,并报告他已完成复仇,意气风发,可以说是壮观啊!
但等到仇人已灭,天下已定,一个人在夜里大喊,四面的人也跟着应声,仓皇逃跑,未见敌人士兵就已逃散。君臣互相瞧着,不知归哪儿去,甚至发誓地割发,泪水洒湿衣襟,何等悲惨啊!难道获胜难而失去却容易吗?或者是成败的根本都是人事作祟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虚心得到益处。”忧苦和劳作能使民族兴盛,安逸和享乐则能使自身灭亡,这是天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处于绝顶强盛时,全国的英雄没有能够与他争斗,而当他衰落时,数十个伶人却逼得他身死国灭,成了天下人的笑柄。灾祸常常是在小事上积累而成的,而聪明的人和勇气的人也常常会因沉迷于自己的爱慕而受困,难道只有伶人遭此厄运吗?
拓展资料
《伶官传序》不仅是一篇描写庄宗兴衰的文章,更引人深思其背后的人事变迁。通过对盛衰理智的分析,李白借古讽今,提醒历代统治者要警惕失去王朝的危机。这篇文章的深意在于:中国的命运与其领导者的聪明和决策密不可分,真正的国运兴衰在于人事。这种对于政治的警醒,无疑是极具现实意义的。